寻找经典:读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自有仓颉创建文字以来,或者说自有结绳记符号以来,可能就产生了读书文明。自孔夫子出现,就产生了很多的知识学问的智慧经典。所以古人说“开卷有益”、“温故而知新”、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、“读书须用意,一字值千金”、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、“学海无涯勤是岸,书山有路苦作径”等等。说明了读书可以给人增长知识、智慧和才干。猫咪也深知此理。
猫咪想寻找经典书籍。大家都在读书,而且都读一样的书,这恐怕难有什么成就。而且几千年的文明历史,出版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,人或者是猫咪的生命是很有限的,怎能将所有的书籍都能看一遍呢,于是乎要独辟蹊径,与众不同,寻找经典,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。打破那种只为功名学位而读书的传统观念,将考试那一类书籍抛弃一边。 由此思维而形成了猫咪那种经世致用,适合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。猫咪思索再三,觉得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的书籍中可以提炼经典;先秦散文汉赋中也可以提炼一点经典;唐诗宋词中可以取其精华;元曲中也可以提炼精华;明清小说中可以提炼精华;二十四史中更有许多可取的经典东西;那些没有登上大雅之堂的非正规书籍中,如稗官野史、笔记小说之类中也可以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;还有那些科学医学游记之类的书籍中也有不少精华;如此这般,总而言之,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要读活书,不要死读书,要读有用之书,不要只读一些小趣味书。其实,真正的经典不在书本里,而在社会实践中,而在生活实践中,而在知识智慧的脑海里,而在将知识恰到好处的灵活运用中。只有灵活运用的知识,恰到好处的知识,给社会给人类有促进作用和启迪作用的知识和智慧才是真正的经典。那些只是死记硬背,不能灵活运用的书本知识就是所谓的本本主义,那些只能教本宣科的知识就是教条主义。
猫咪回头一想,还是不要死搬那些所谓本本和教条,要运用百家智慧,博采众长,形成一家之言。读有用之书,走实践之路。于是,猫咪终于放下了读所谓经典书籍的包袱,扬长而去,投入社会实践,走向群众生活,写自己想写能写会写的东西,与众不同,自成一家,可望能成为猫咪中之集大成者也。
评论